PLS

鋼鐵去産能政策需更加精準

2017-12-25

作者:


  去産能是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确提出,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産能,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産能,堅決淘汰落後産能,有序退出過剩産能。鋼鐵行業作為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着力點,在去産能方面,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企業大多報以積極态度,但也存在行政化思維主導、“去他人産能”“去民營企業産能”等諸多問題。

  為有效實現去産能的目标,過剩産能的化解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并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去産能,避免當前化解鋼鐵産能實際過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

  一、進一步提高對去産能意義的認識,突出兩個“更加注重”

  盡管去産能是我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我們必須要防止“為去産能而去産能”的錯誤。去産能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淘汰一批落後産能和僵屍企業,而是在于将生産要素從傳統行業轉移到新的行業領域,快速形成新供給、新産業和新的發展動能。因此,為推動供給側改革和實現鋼鐵行業競争能力的提升,面對去産能的任務,必須要緊緊圍繞“建立市場化調節産能的長效機制”的要求,要在“去誰的産能”方面,更加注重以市場調節替代指令性計劃,在“怎樣去産能”方面,更加注重以市場化策略替代“一刀切”方法。同時,去産能是一場馬拉松,而非一次短跑沖刺,必須要給市場發揮作用的時間和空間。

  二、要保證去産能的合理化,要做到“三個必須、三個防止”

  需要從理念指導、鞭策激勵、信息溝通三方面應對去産能,逐步建立起事前設定評價指标、事中進行實效跟蹤、事後提升應對風險能力的全周期管理機制。

  在理念指導方面,去産能必須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防止“看得見的手”大幅越界而壓抑“看不見的手”。去産能的指标設計上,要更加注重運用經濟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要根據綜合指标去産能。要着眼于建立長效機制,從綜合競争力的角度構建包括裝備質量、研發能力、節能環保、安全生産、稅費貢獻、産品水平、社會責任承擔等在内的去化評價指标體系,并及時評估以提升指标和權重的合理性、适應性。去産能的實施過程中,要根據評價績效合理确定去産能的區域、企業、規模;避免因行政幹預方式去産能。要通過實施差别電價、懲罰性水價和特别排污費等市場化的方式,提高落後産能的運行成本以達到去化實效。同時,可以建立鋼鐵産能交易平台,允許各區域在确保完成去化任務的前提下,對鋼鐵産能進行交易,為優勢鋼鐵企業“上大壓小”、實施兼并重組提供通路。

  在鞭策激勵方面,去産能必須要獲得更廣泛的支持以發揮各方積極性,防止“激勵不相容”所導緻的“市場假性出清”。一是盡快出台《意見》的相關配套文件,時刻關注去産能的覆蓋面和執行實效,避免讓去産能措施失去應有的節奏和實效。二是要做到去産能過程中的一視同仁。對用于化解過剩産能和降本增效過程中職工分流安置的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應用于各種所有制、各個區域的去産能企業,體現政策公平性。三是,在去産能獎補資金的标準上,要根據去産能的實效予以獎補,盡量少按多因素法處理;兌付手續上要更加人性化、簡化,避免複雜化和矛盾激化。同時,去産能過程必然伴随着鋼企人員安置、地方經濟增速下降、産業結構調整等問題,為此,中央政府在财政轉移支付、重大項目的生産力布局上,要考慮對去産能任務重的地區的傾斜,以更快地培育區域發展的新動能。

  在信息溝通方面,去産能必須要做到開放、透明、互相理解,防止溝通不暢所引發的觀望情緒和“逆向淘汰”。去産能首先是做減法,因此,去産能的推進,既需要更多的對話溝通和戰略同盟合作以尋求各方的支持和理解,也需要更多的時間、耐心和持續的财政支持以探索适合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政府部門講誠信、擔責任、表關切、予尊重、守公平。同時,主管部門必須對去産能的獎補原則和細節、鋼鐵企業的績效進行開放、透明化的評估,增強公開力度;必須要避免去産能過程中新一輪的“逆向淘汰”,即,因信貸收縮導緻生産高效率的民營企業不得不去産能,而生産低效率的國企在信貸支持下繼續維持産能的“劣币驅除良币”現象。

  三、在處置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資産方面,可研究成立鋼鐵行業資産管理公司

  在鋼鐵企業難以通過自身償還債務和銀行呆賬核銷等方式消化巨額不良資産的背景下,要解決企業過度負債、避免去産能觸發金融風險的快速釋放,最有效方法就是成立行業版的資産管理公司。即,主要是通過将國有銀行債權轉移給鋼鐵行業資産管理公司,由資産管理公司将債權轉化成對重點企業股權的債轉股方式;同時,還可以采取打包出售、債務置換、資産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處置企業債務和銀行不良資産。鋼鐵行業資産管理公司的優勢在于,充分整合、利用專業人士的技術、知識、經驗、管理和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專業經驗,按市場經濟規律盤活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産,助推部分有市場、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扭虧為盈、轉換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當然,為盡可能地讓債轉股發揮實效,必須在債轉股的政策設計時,仔細思索債轉股的範圍選擇、标的選擇和時機選擇。

  與此同時,去産能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需要認真、慎重對待去産能過程中集聚的社會風險。必須要進一步強化去産能地區的失業監測和預防機制,動态掌握企業職工就業信息,制訂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

Baidu
sogou